2013年,物流行业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平台型物流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菜鸟网络的诞生。5月份,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组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目标是通过5至8年的努力打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大平台,在全国任意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送达。事实上,正如其名,菜鸟网络只是闯入物流行业的一个新手。而物流行业内的诸多企业也在向平台化的方向靠拢。翻看上市物流公司的半年报便可发现这一迹象。新宁物流在半年报中称,公司正稳步推进物流服务智能化、打造综合物流平台化及拓展海外业务迈向国际化,并积极拓宽业务渠道,介入白酒、图书音像等出版物的供应链管理,以逐步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外运发展在半年报中明确指出,未来将重点推进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和全面建设物流电子化平台两项工作。
在我们看来,物流企业向平台型方向发展极有前景,在未来的物流市场上,平台型的物流企业将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首先,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内物流行业95%以上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即从事物流业最为基础的服务,主要体现为运输、货代、仓储配送服务,却极度缺乏外包物流管理集成乃至供应链管理集成。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市场对外包物流管理集成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同时,这也将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提及国内物流业中存在的问题,出现最频繁的描述可能就是“散、小、杂、乱”。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公路货运经营户752万户,其中个体运输户占90%以上,而5辆车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2.2%,全国户均拥有营运货车数仅为1.8辆/户。这种现状再加之市场环境的不完善,导致了物流市场恶性竞争、物流服务质量也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之下,物流市场主体也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现状,从而导致了近几年各种联盟组织的出现,如中国冷链物流联盟、中国大件物流联盟、长三角物流联盟、京沪物流联盟等。而一些具有整合性质的平台型物流企业也开始出现并得以高速发展,如安能、卡行天下、传化公路港等。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早些年,北美和欧洲的物流行业也处在跟目前国内行业类似的状态,他们也经历了这样的初期发展阶段:企业数量多、规模不大。通过后来的行业整合、兼并和收购,才出现了超大的物流企业。这一发展历程相信也会在国内的物流市场重现。
更重要的则是,大数据将大幅提升平台型物流企业的价值。2009年前后,“大数据”一词开始受到信息技术行业的关注。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专家指出,利用大数据这种新型的信息处理方式,通过收集、处理庞大而复杂的数据信息,从中获得知识和洞见,提升能力,探索并发现新的商机、对客户和市场进行新的洞察,实现业务创新和流程创新,这就是大数据的价值。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报告认定,大数据可在众多领域创造极大价值,如美国零售商利用大数据可使运营利润增加60%;制造业设备装配利用大数据能使得产品开发、组装成本减少50%。对于物流行业来说,相信大数据同样会有这么巨大的魔力。
虽然大数据如此重要并具有如此之大的价值,但是它的第一步却是:积累大数据。而在大数据时代,积累大数据最有效率的显然莫过于平台公司。而有了大数据,未来便具有无限可能。比如阿里之所以有能力在金融等行业进行“搅局”与“颠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这一平台为其积累了大数据。在此基础之上,阿里金融利用客户的信用数据和行为数据,建立了网络数据模型和一套信用体系。基于这套信用体系,微贷企业可以获得从500元到100万元不等的信用贷款。阿里金融打破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使贷款不再需要抵押品和担保,而仅依赖于数据。阿里金融的大数据应用和业务创新,改变了游戏规则,将来或许会改变银行业。
因此,平台型物流企业将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不过,打造平台的物流企业肯定会有不少,但是要想获得最大收益,则必须成为各个物流细分领域的王者。否则,留给你的“蛋糕”可能将极少。有研究指出,平台战略适用的领域都具有自然垄断性。正因为平台战略的收益呈现平方倍的增长(以淘宝平台为例,消费者的增加既提升了其他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又提升了商户采用淘宝平台的效用)。因此,70-20-10定律成为了互联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规律。该规律指的是与传统行业更为分散化的竞争秩序不同,信息技术相关行业普遍呈现出“赢者通吃”的规律:第一名占据70%的市场份额,第二占据20%,而余下的所有竞争者只能分享10%的市场。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商业实践中,双边平台往往成为大数据时代重要的数据积累方式,由此带来的数据资源独占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平台战略的自然垄断性。
显然,平台型物流企业虽然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但是能够成功的却极少,并且需要经过一番非常残酷的竞争。(AH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