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年货运能力仅次于长江,被当地人称为通江达海的“水上高速路”。然而,近年来,已建、在建的18座大型枢纽将珠江节节阻断,导致航运效率大幅降低,上游地区坐拥“金山银山”却只能以运定产。据悉,目前广东一年需要1.5亿吨煤,却要先走1000多公里的大秦铁路、再从秦皇岛走两三千公里海路来运煤。如果走红水河从贵州省罗甸县到广州水路仅1200公里,时间、运费将大大降低。不过红水河因龙滩等6座水电枢纽阻隔,自1975年断航至今。位于中游的广西也因座座“拦路虎”导致通航不畅。从广西南宁走水路赴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原本只要5天左右。然而,自从梧州的长洲水利枢纽建成后,因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等待过闸的船常常像大城市堵车一样排成长队,而且往往等一个船闸就是几天。而调查显示,造成通航条件如此之差的原因则在于:一是规划前瞻性不足,导致通航标准一改再改,被水电部门认定为通航设施被一再缓建;二是发电企业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故意拖延通航设施建设。“船闸一开,过船就要放水,放水就是放钱!你让他投钱修个24小时放水的过船设施,他能愿意?”三是验收不严、监管缺乏法律依据,也使得水利枢纽在缺少通航设施的情况下得以投产。“水电站都是纳税大户,航道是隐形政绩,政府对没有通航设施的电站验收就没那么到位。而且也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不修通航设施应受到哪些惩处。”在我们看来,这种现象的出现已经说明了出台航道法已是迫在眉睫。不过,在经济效益面前以及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国家安排了4万亿元的水利项目投资的背景下,航道法将注定难产。其实在这三峡事实上一直将发电放在第一位亦可看出。 |